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东之患

上一章 【文学名著】
→ ↑天堂谷↑ ←

朱高炽没有在山东留太久,随后就携带着衍圣公孔彦缙返回了应天。

他是真的说到做到,将小家伙交给了太子妃张氏,并且嘱咐张氏,要当成自家孩子照顾,宁可委屈了朱瞻基,也别委屈这孩子。

张氏白了他一眼,“你啊,心都是黑的,才这么大就给弄到京城,背井离乡的,也不怕被人戳脊梁骨。”

她说着,把孔彦缙抱在了怀里,突然脸色一变,不由得道:“怎么这么轻啊!咱家儿子这么大的时候,可跟个肉滚子似的,沉着呢!”

朱高炽无奈苦笑,“你好好照顾他吧,养得胖胖的,也不算咱们亏待孩子。”

张氏用力点头,朱高炽又去找徐景昌。

分别这段时间,他就是往来奔波,而徐景昌这边,却是埋头搞建设。

他在朝阳门里,辟出了好大的一块地方,一座衍圣公府邸,一座大明皇家图书馆,在朝阳门外,还弄了一大块土地,是准备筹建学堂的。

徐景昌一直担心古代受限于建材的问题,施工进度可能很慢。

但是当他真的督造一个工程之后,发现满不是这么回事。

就拿大明的建筑来说,普遍以砖木为主,框架结构都是木头的,而这么木材并不是随便堆在一起的。

而是有着严密的规矩,比如长宽的比例是多少,开孔多大,直径多粗……这是一套复杂的体系,存在于每个木匠的心里。

也就是说,只要按照规矩做出来的木制零件,就可以随意组装在一起,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结构。

徐景昌惊讶地发现,在大明朝建房子,居然和搭积木差不多,十分有趣。

只要把地基弄好,可以很快修建完毕。

哪怕是奉天殿那么大的工程,全力开动,半年之内,就能弄完。

当然了,有一个前提,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材料。尤其是那种几十年,上百年的大料。昂贵的金丝楠木,一根柱子就要一万两白银。

偌大的奉天殿,还真就是金玉堆砌的。

“孔府修建起来不难,倒是图书馆,为了防止火灾,最好纯用砖瓦石材,不用木料,也不油漆彩绘,需要的时间久一些……对了,孔府有什么书籍没有?你没弄过来?”

朱高炽哼道:“我倒是想弄,孔家也要有啊!”

“他们圣人之家,还没有书籍?”

朱高炽无奈道:“他们家倒是有不少田契、借据,堆了好几个屋子,最老的都能追溯到隋唐。”

徐景昌大吃一惊,随即道:“这么说,还是文物了!一定要给我弄来,我以后专门建个博物馆,展览这些东西,让老百姓时刻记着孔家的大缺……大恩大德。”

朱高炽心说论起坏水,还是伱多,这是一定要让孔家身败名裂啊!

“表弟,现在孔家的事情,只是个引子,袁纲拿到了王命旗牌,整个山东都有一场疾风骤雨啊!”

徐景昌也叹口气,“不是有,而是已经来了。”

说着,徐景昌拿出了一份急报,递给了朱高炽。

太子殿下慢悠悠回京的路上,袁纲就已经动手了,他这个山东巡抚,御赐王命旗牌,在整个大明朝,都能算是独一份。

眼下巡抚还没有形成定制,是十足的钦差,大明朝第一个挂巡抚衔的人,居然是懿文太子朱标……随后不断有重臣去地方办差,也会挂巡抚头衔。

事情结束,就返回京城,并不在地方长留。

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,现在的巡抚比起明朝中后期形成定制的巡抚,还要可怕许多。

更遑论朱棣还赏赐了王命旗牌,五品以下官吏,生杀予夺,只在一念之间。

说袁纲是山东的土皇帝都差不多了。

“父皇也是发了狠了,山东的乱局不能拖了,不然非出民变不可。”朱高炽低声喃喃道。

徐景昌也是一愣,“当真这么严重?”

朱高炽点头,随后他跟徐景昌道出了缘由……表面上看,山东是靖难的主战场,两边来回拉锯,像济南等地,更是饱受战火摧残,问题自然很严重。

但这只是事情的第一层。

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,请关闭畅读服务,步骤:浏览器中——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
《我的姑父叫朱棣》新章节尽在“言情中文网”,如遇小说章节不全,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!